close
再1個多個小時左右,就要進入8/15號禮拜天了。
不過,除非是正在當兵或是當過空軍的朋友,不然幾乎沒有人會記得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-「八一四空軍節」
空軍節的由來,顧名思義,一定是紀念我們空軍的特殊戰績。
而這一仗,還是對日抗戰。
1937年8月13日。在蘆溝橋事變爆發、中日戰爭後一個月,淞滬之戰也正式開打。當時,中國空軍發出第一號作戰命令,調遣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,飛赴杭州保衛筧橋。
8月13日下午四時,日本空軍以小部隊空襲筧橋。當時中國空軍第四大隊才飛抵筧橋,忙著加油直到半夜,未及稍有喘息。結果,8月14凌晨三點,警報大作,敵已臨空。該隊大隊長高志航立即起飛追擊敵機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當場擊落日本九六式重轟炸機一架,士氣大振。爾後8月14日破曉時分,中國軍隊飛機在錢塘江與筧橋空域的大規模激烈空戰,分別擊落日本八八式雙翼大型轟炸機四架、九六式重轟炸機二架,國軍以六比○獲得中日空戰史上的大勝,首開中日空戰全勝記錄,打破了「皇軍無敵」的神話。全國百姓從廣播知道此一消息後,欣喜若狂。

當年的空戰英豪高志航
後來,國民政府就宣布8月14日為「中國空軍節」,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「空軍戰神」。而所謂的「筧橋精神」,也就意味著臨危不懼、寧死不屈、以弱抗強的大無畏精神,從此在空軍代代承傳不息。
以上,當然是敘述一下當年那些空戰英豪,之所以被後人留入史冊的原因。
但,筧橋空戰之役的主角高志航,在同年11月,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I-16戰鬥機時,卻在日機的俯衝轟炸下高志航登上座機,剛進入機倉既被日軍戰機投下的炸彈炸中殉國,得年30歲。同時殉國的還有4大隊軍械長馮干卿、到機場送飯的伙夫郭萬泰,機械師等六人。
經考證,高志航現葬於中國大陸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81號院內。
戰爭是殘酷的,3個月前還在戰場中成為不敗英豪的他,卻在三個月後的另一場戰役中不幸身亡。

中影當年還有拍這場以戰役命名的電影「筧橋英烈傳」唷!演高志航的是現在的老牌梁修身
緬懷完歷史後,我們可以看一下對於這一天有趣的一點,便是老共跟我們國民政府的軍方,都針對這天大加慶賀,都承認這個留入史冊的日子。但兩邊的軍方,表述的方式,就像是兩岸那種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的作法,都說自己政黨才是在814空軍節的主角,這種現象十分好玩。
先來看看我們這邊軍方的說法吧:
我們這邊呢,通常是從空軍的光榮歷史與體系說起,然後拉到政府來台後,空軍精神光榮傳承,並且在國共內戰中屢創佳績之類的。而且,通常會順便婊一下共軍對日抗戰期間毫無貢獻且扯後腿的一些案例。
來看一下今天這篇軍聞社的社論吧^^,很多內容差不多就是這樣(順便幫軍方澄清:這篇沒婊共軍抗戰^0^):
「 今天是空軍「八一四」勝利七十三週年紀念日,全體國人同胞除了緬懷國軍先賢先烈不懼犧牲的愛國表現,以及與空軍先賢奮戰長空建立的英勇典範同感榮耀之外,更期盼所有國軍官兵都能繼志承烈,傳承發揚「筧橋精神」,有效執行保國衛民任務,再造國軍不朽光輝。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日本在盧溝橋發動蓄意已久的侵華戰爭。同年八月十四日,日軍派遣精銳木更津航空隊,企圖摧毀我空軍杭州筧橋基地。在四大隊高志航隊長的領導下,我空軍雖然以劣勢兵力迎戰,但最終仍以高昂戰志予來犯日機迎頭痛擊,創獲輝煌戰績。此役不僅粉碎日軍「三月亡華」、「皇軍無敵」的迷夢,亦振奮起全民抗日到底的信心,更使國際間對我「以寡敵眾、以弱勝強」的卓越戰力,刮目相看,也為我八年對日抗戰奠下勝利基礎。
由於「八一四」筧橋空戰開創我國軍史上重創空中強敵的紀錄,不但是我空軍史上最光榮、最引以為傲的一頁,對國家的生存發展更有極其重要的貢獻,所以中央政府特別在民國二十九年將「八一四」這一天定為空軍節,用以表彰空軍官兵視死如歸、受命不辭的英勇衛國表現。此後,我空軍始終秉持「鋼魂鐵魄、英勇善戰、視死如歸」的筧橋精神,發揮忠勇軍風,在保衛國家安全第一線上屢建奇功。
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十四日,我空軍五大隊F-86機在平潭島上空與中共戰機接戰,當場擊落敵機三架。此一「八一四」與民國二十六年之「八一四」雖相隔二十一年,然其戰績卻分別奠定抗戰勝利基礎與鞏固台海和平穩定,前後輝映,實表徵我空軍捍衛國土、確保領空不懈傳統軍風的具體實踐,也是筧橋精神傳承光大的明確例證。」
轉貼自此
再來,我們看看對岸的說法又是如何呢?
雖然中共目前的空軍節是訂在11月11日共軍空軍建軍,但大陸官、軍方的論述,倒不會避談當時空軍之所以能揚威,是奠基於國民政府找美國軍方顧問陳納德(Claire Lee Chennault,1893-1958)強化當時國軍空戰能力的成果。

我們現代空軍的最大推手-陳納德將軍
但,他們也會很巧妙的把這個拉到說跟共軍建軍的精神相輔相成,成為共軍空戰的基礎之類的內容,藉此來點出中共在抗戰的貢獻是最大的,且帶出在他們在中國政權的主體與合法性^0^。
以下這篇可以作為很好的例證:
「從杭州西湖向東約8公里的筧橋鎮,是中日首次空戰的舊戰場。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到來之際,本報記者追尋“八•一四”空戰抗日英雄們的足跡,來到73年前的空戰發生地。
“筧橋是中國空軍誕生地之一,國民政府首個航空學校就創建於此。”駐筧橋航校舊址的空軍某部史館工作人員介紹說。據空軍某部史料記載:1937年8月14日淩晨,正值颱風過境華東沿海。前一天下午,中國空軍發佈對日作戰第一號令,急調駐河南信陽、周家口和許昌的第二、第四和第九飛行大隊至安徽廣德、浙江筧橋和曹娥機場,參加淞滬會戰。8月14日早晨7時,由筧橋航校飛行教官組成的中國空軍暫編大隊35中隊成為最早出現在上海上空的中國戰機。這支突擊隊從杭州筧橋起飛,襲擊了設在上海日商公大紗廠內的日軍軍械庫。.....空戰後,高志航晉升為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,第四航空大隊更名為“志航大隊”,8月14日被定為每年的中國空軍節。這也是抗戰初期中國空軍最可歌可泣的一頁。今天,敵機的殘骸已經無處可尋,但當年坐落在筧橋的航空學校舊址保存完好。史料館的同志說,當年參戰的老兵健在的僅有兩位,已遠渡重洋。如今的筧橋空戰原址,駐紮著新一代的人民空軍,他們傳承了“筧橋精神”,在這裏繼續履行著強空衛國的神聖職責。」
轉引自此
一個戰史,各自表述,從對這一天的戰役詮釋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好玩的深層意涵在裡面。
希望透過這樣的內容,能稍稍喚起我們大家對空軍節這個日子的記憶與重視。
不過,除非是正在當兵或是當過空軍的朋友,不然幾乎沒有人會記得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-「八一四空軍節」
空軍節的由來,顧名思義,一定是紀念我們空軍的特殊戰績。
而這一仗,還是對日抗戰。
1937年8月13日。在蘆溝橋事變爆發、中日戰爭後一個月,淞滬之戰也正式開打。當時,中國空軍發出第一號作戰命令,調遣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,飛赴杭州保衛筧橋。
8月13日下午四時,日本空軍以小部隊空襲筧橋。當時中國空軍第四大隊才飛抵筧橋,忙著加油直到半夜,未及稍有喘息。結果,8月14凌晨三點,警報大作,敵已臨空。該隊大隊長高志航立即起飛追擊敵機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當場擊落日本九六式重轟炸機一架,士氣大振。爾後8月14日破曉時分,中國軍隊飛機在錢塘江與筧橋空域的大規模激烈空戰,分別擊落日本八八式雙翼大型轟炸機四架、九六式重轟炸機二架,國軍以六比○獲得中日空戰史上的大勝,首開中日空戰全勝記錄,打破了「皇軍無敵」的神話。全國百姓從廣播知道此一消息後,欣喜若狂。

當年的空戰英豪高志航
後來,國民政府就宣布8月14日為「中國空軍節」,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「空軍戰神」。而所謂的「筧橋精神」,也就意味著臨危不懼、寧死不屈、以弱抗強的大無畏精神,從此在空軍代代承傳不息。
以上,當然是敘述一下當年那些空戰英豪,之所以被後人留入史冊的原因。
但,筧橋空戰之役的主角高志航,在同年11月,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I-16戰鬥機時,卻在日機的俯衝轟炸下高志航登上座機,剛進入機倉既被日軍戰機投下的炸彈炸中殉國,得年30歲。同時殉國的還有4大隊軍械長馮干卿、到機場送飯的伙夫郭萬泰,機械師等六人。
經考證,高志航現葬於中國大陸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81號院內。
戰爭是殘酷的,3個月前還在戰場中成為不敗英豪的他,卻在三個月後的另一場戰役中不幸身亡。

中影當年還有拍這場以戰役命名的電影「筧橋英烈傳」唷!演高志航的是現在的老牌梁修身
緬懷完歷史後,我們可以看一下對於這一天有趣的一點,便是老共跟我們國民政府的軍方,都針對這天大加慶賀,都承認這個留入史冊的日子。但兩邊的軍方,表述的方式,就像是兩岸那種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的作法,都說自己政黨才是在814空軍節的主角,這種現象十分好玩。
先來看看我們這邊軍方的說法吧:
我們這邊呢,通常是從空軍的光榮歷史與體系說起,然後拉到政府來台後,空軍精神光榮傳承,並且在國共內戰中屢創佳績之類的。而且,通常會順便婊一下共軍對日抗戰期間毫無貢獻且扯後腿的一些案例。
來看一下今天這篇軍聞社的社論吧^^,很多內容差不多就是這樣(順便幫軍方澄清:這篇沒婊共軍抗戰^0^):
「 今天是空軍「八一四」勝利七十三週年紀念日,全體國人同胞除了緬懷國軍先賢先烈不懼犧牲的愛國表現,以及與空軍先賢奮戰長空建立的英勇典範同感榮耀之外,更期盼所有國軍官兵都能繼志承烈,傳承發揚「筧橋精神」,有效執行保國衛民任務,再造國軍不朽光輝。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日本在盧溝橋發動蓄意已久的侵華戰爭。同年八月十四日,日軍派遣精銳木更津航空隊,企圖摧毀我空軍杭州筧橋基地。在四大隊高志航隊長的領導下,我空軍雖然以劣勢兵力迎戰,但最終仍以高昂戰志予來犯日機迎頭痛擊,創獲輝煌戰績。此役不僅粉碎日軍「三月亡華」、「皇軍無敵」的迷夢,亦振奮起全民抗日到底的信心,更使國際間對我「以寡敵眾、以弱勝強」的卓越戰力,刮目相看,也為我八年對日抗戰奠下勝利基礎。
由於「八一四」筧橋空戰開創我國軍史上重創空中強敵的紀錄,不但是我空軍史上最光榮、最引以為傲的一頁,對國家的生存發展更有極其重要的貢獻,所以中央政府特別在民國二十九年將「八一四」這一天定為空軍節,用以表彰空軍官兵視死如歸、受命不辭的英勇衛國表現。此後,我空軍始終秉持「鋼魂鐵魄、英勇善戰、視死如歸」的筧橋精神,發揮忠勇軍風,在保衛國家安全第一線上屢建奇功。
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十四日,我空軍五大隊F-86機在平潭島上空與中共戰機接戰,當場擊落敵機三架。此一「八一四」與民國二十六年之「八一四」雖相隔二十一年,然其戰績卻分別奠定抗戰勝利基礎與鞏固台海和平穩定,前後輝映,實表徵我空軍捍衛國土、確保領空不懈傳統軍風的具體實踐,也是筧橋精神傳承光大的明確例證。」
轉貼自此
再來,我們看看對岸的說法又是如何呢?
雖然中共目前的空軍節是訂在11月11日共軍空軍建軍,但大陸官、軍方的論述,倒不會避談當時空軍之所以能揚威,是奠基於國民政府找美國軍方顧問陳納德(Claire Lee Chennault,1893-1958)強化當時國軍空戰能力的成果。

我們現代空軍的最大推手-陳納德將軍
但,他們也會很巧妙的把這個拉到說跟共軍建軍的精神相輔相成,成為共軍空戰的基礎之類的內容,藉此來點出中共在抗戰的貢獻是最大的,且帶出在他們在中國政權的主體與合法性^0^。
以下這篇可以作為很好的例證:
「從杭州西湖向東約8公里的筧橋鎮,是中日首次空戰的舊戰場。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到來之際,本報記者追尋“八•一四”空戰抗日英雄們的足跡,來到73年前的空戰發生地。
“筧橋是中國空軍誕生地之一,國民政府首個航空學校就創建於此。”駐筧橋航校舊址的空軍某部史館工作人員介紹說。據空軍某部史料記載:1937年8月14日淩晨,正值颱風過境華東沿海。前一天下午,中國空軍發佈對日作戰第一號令,急調駐河南信陽、周家口和許昌的第二、第四和第九飛行大隊至安徽廣德、浙江筧橋和曹娥機場,參加淞滬會戰。8月14日早晨7時,由筧橋航校飛行教官組成的中國空軍暫編大隊35中隊成為最早出現在上海上空的中國戰機。這支突擊隊從杭州筧橋起飛,襲擊了設在上海日商公大紗廠內的日軍軍械庫。.....空戰後,高志航晉升為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,第四航空大隊更名為“志航大隊”,8月14日被定為每年的中國空軍節。這也是抗戰初期中國空軍最可歌可泣的一頁。今天,敵機的殘骸已經無處可尋,但當年坐落在筧橋的航空學校舊址保存完好。史料館的同志說,當年參戰的老兵健在的僅有兩位,已遠渡重洋。如今的筧橋空戰原址,駐紮著新一代的人民空軍,他們傳承了“筧橋精神”,在這裏繼續履行著強空衛國的神聖職責。」
轉引自此
一個戰史,各自表述,從對這一天的戰役詮釋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好玩的深層意涵在裡面。
希望透過這樣的內容,能稍稍喚起我們大家對空軍節這個日子的記憶與重視。
全站熱搜